来源:财经杂志 小编:吴安琪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2日
内容导读: 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的攀升及离岸市场的兴起,人民币海外清算行的战略意义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对于决策者来说,清算行是人民币海外支付结算的枢纽;对于商业机构来说,其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益。
竞夺海外清算行:工行等挑战中行地位
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的攀升及离岸市场的兴起,人民币海外清算行的战略意义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对于决策者来说,清算行是人民币海外支付结算的枢纽;对于商业机构来说,其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益。
始自去年的新加坡人民币清算行之争,围绕着工商银行(3.83,-0.01,-0.26%)(601398SH/01398HK)和中国银行(2.74,-0.01,-0.36%)(601988SH/1988HK)展开,历时一年有余,仍未有结果。近来,随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向两家银行的当地分行颁发全面银行业务牌照,使其同时具备了担任当地清算行的资质,原有的竞争进一步升级。
而《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下称《备忘录》)的签署,意味着中国台湾成为人民币的下一个海外潜在市场,这使得原本的清算行竞争者由两家扩至三家,新进入者为交通银行(4.19,-0.02,-0.48%)(601328SH/03328HK)。其也希望从中国银行的强势业务中分一杯羹。
关于此事最新的权威表态出自央行行长周小川。
在11月11日举行的“中国银行改革与科学发展”的集体采访活动中,周小川透露,关于两岸货币清算,大陆方面的遴选程序已经启动。而由于几家银行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因此存在竞争,需要在申请、评估后,作出选择。周小川表示,“这件事不会耽搁过久。”
竞标临近
对于决策者来说,人民币海外清算行的取舍颇费思量。一方面是跨境人民币业务经验丰富且海外网点优势明显的中国银行,另一方面是以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为代表的、意图借助人民币国际化来拓展海外市场的新实力派。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2012年2月发表的《工商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一文中曾要求,具备条件的海外机构全力争取成为人民币清算行。工行希望形成以中国香港为主体,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为侧翼的全球跨境人民币业务营运体系。
6月份,工行万象分行就被老挝国家银行指定为当地唯一的人民币清算行,代表老挝国家银行行使人民币清算职能。
而交通银行也通过上海市政府等各种渠道向央行表达成为台北清算行的强烈意愿。
据一位央行人士透露,遴选过程中,各方全力游说,央行在抉择上亦感压力很大,这也是决策当局谨慎从事、迟迟未能定夺的原因。
目前,台湾银行上海分行已经当选为大陆新台币业务清算行,根据两岸在2012年8月31日签署的《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大陆方面也需要选择一家台湾地区的人民币清算机构。迄今,在台湾地区营业的大陆银行只有分别在今年6月、7月开业的中行台北分行和交行台北分行,因此,台北人民币清算行将在这两家银行之间产生。
台北之外,新加坡的人民币清算行则会在中行和工行之间产生。根据当地要求,中资银行获得清算行地位的前提是取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颁发的全面银行业务牌照。2012年10月初,中行和工行均获得了该牌照,成为中资银行仅有的两家全牌照银行。
事实上,海外人民币的支付清算并非只有清算行一条路。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支付主要有海外清算行和境内代理行两个途径。根据央行2012年9月发布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试点企业与境外企业进行的人民币进出口贸易,既可以通过港澳人民币清算行进行资金的跨境结算和清算,也可以通过境内商业银行代理境外商业银行进行人民币资金的跨境结算和清算。
海外清算行和境内代理行都提供接入央行大额支付系统(CNAPS)的接口,二者都为境外商业银行开立同业账户,因此,清算行本质上也是一种代理结算模式。
清算行和代理行都可以获得官方的人民币购售额度,在购汇、资金拆借上也均有安排。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代理行的这些制度安排仅限于境内,也就是说,在离岸市场,购售额度等安排只有清算行享有。
虽然海外机构在进行人民币跨境支付时,既可以选择港澳清算行,也可通过境内代理行。然而,海外参加行出于离岸市场监管、法治等考虑,更倾向于将账户开在海外。因此,一家银行被确认为海外清算行之后,其同业代理账户会明显增多,代理费用会增加。与此同时,清算行还会获得沉淀资金等好处,这也是银行争相竞夺清算行地位的原因。
中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清算行的确立,也体现了上述两地对于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急迫。截至2012年6月末,中国台湾地区人民币存款已达175亿元,同期新加坡人民币存款余额则达到600亿元,新加坡是香港之外,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由于没有清算行,目前两地的银行只能通过港澳清算行或者大陆代理行来进行结算。若清算行最终确定的话,两地离岸人民币市场将迎来迅速的发展。
据《财经》记者了解,人民银行将在征求离岸人民币市场监管机构的意见后确定担任清算行的商业银行。目前,相关商业银行已经准备好标书,只待央行发布招标文件后,竞标程序就会展开。
垄断争议
在清算行选择标准上,央行新闻发言人2012年8月31日在签署《备忘录》后的答记者问中透露,清算行选择的标准包括清算经验、完备网络、熟悉两岸金融管理法规政策等。
作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先行者,中行在海外网点、业务经验等方面领先同业,加之中银香港和中银澳门的港澳清算行地位,先发优势不容小觑。
然而,港澳清算行的既成事实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业界人士担心的是,如果台北或者新加坡的清算行地位再指定给中行,将巩固其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垄断”地位,不利于市场的自由竞争,也不利于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如果这次还指定中行,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打击。”一位参与清算行竞争的某国有银行业务负责人说。
汇丰银行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就曾表达过成为香港人民币清算行的意愿。他曾在2011年5月表示,如果有多家清算行,意味着市场上有竞争,有助于提高服务水平。
“一家做这么大肯定不利于竞争。”一位中资股份制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主管说,“中银香港作为清算行,每一笔业务扣40块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地位太高了,它不愁资金来源,这相当于央行在经营,可中行却是一家商业银行。”
但中行内部人士并不认同“垄断”的说法。“在海外人民币清算业务上搞平均,会抹杀不同银行的差异化优势,并在未来国际银行业竞争中失去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间竞争能力。”一位熟悉清算行遴选过程的中行国际业务人士表示。他认为“平等”并不体现在海外人民币清算行“平衡”上,而应体现在规则中。创造一种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化的遴选手段是明智的选择。
一位熟悉清算行遴选过程的商业银行人士表示,监管部门的指标总是一刀切,没有区分出各家银行的特色,这不利于培养银行差异化竞争。
2003年,央行为筹备开办香港人民币业务,选择中银香港为清算行,任期三年,此后,央行又曾于2006年底和2011年底,两次授权其续任清算行。此间,银行同业多有微词。对此,人民银行曾表示,一个清算系统只有一家清算行符合国际惯例,香港的美元和欧元清算系统也是同样的安排。
借助于清算行地位,中银香港在人民币业务上的数据让同业艳羡。2011年,中银香港以清算行身份办理业务超过1.77万亿元,整个中行集团2011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额逾1.7万亿元,而工行2011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接近1万亿元,业务量接近中行的60%。
对于中银香港来说,一方面被授权与境外参加行签订清算协议,为参加行开立人民币账户,办理人民币拆借业务;另一方面与央行的大额支付系统相连,从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兑换和拆借资金,与境内人民币市场建立人民币流动、清算渠道。因此,中行在商业经营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海外央行”的角色。
上述了解清算行遴选过程的中行国际业务人士介绍,在目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特殊历史时期,应该发挥中行在国际业务方面的优势。在他看来,海外人民币清算业务集中在一家商业银行处理也有其可取之处,除在境外有更多人民币使用渠道,这有助于形成较具规模的海外人民币资金池,使得人民币在不同的离岸市场间调节余缺更有效率,更有利于海外人民币在境外使用。
此外,中行的海外机构的业务实力也更胜一筹。以新加坡为例,中行1936年就开始在新加坡开展业务,分行员工达400人-500人的规模,与之竞争的工行则在1993年进入新加坡市场,员工在90人左右。
然而,这种优势在清算行竞争中并不一定会带来胜算。
一位熟悉清算行业务的工行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如果未来系统采用间接接入模式,工行IT的优势就将显现出来。因为,在这种模式下,不管是中行还是工行,系统都是由新加坡接到各自的总行,然后再从总行接到央行系统,因此前方分行只要发挥收单作用即可,节点的重要性下降。这种情况下,工行境外机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FOVA)和强大的国内清算团队的优势就会显现。
但另一位国际业务经验丰富的中行人士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表示,采取直接接入还是间接接入还没有最终公布,就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来说,技术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在做业务分析、业务管理上各家银行系统会不一样。
他认为,清算行不仅具有结算功能,还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流动性把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这是中行的优势。
CIPS变量
在各家银行对海外清算行进行争夺的同时,央行正在建设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hina International Payment System, CIPS)不可避免会给现有清算行、代理行模式带来冲击,并使业内竞争格局产生变化。
2012年4月,央行宣布将开发独立的CIPS,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跨境清算效率。
一位了解CIPS出台背景的银行人士透露,自2009年起,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迅速攀升,海外清算行的身份附加值水涨船高,不断有中资和外资银行向央行表示,担心中行在该业务上形成“垄断”。央行最初希望国内几家大型银行能够通力合作,效仿纽约清算所的模式,建立协会性质的跨境清算系统。但由于银行之间沟通困难重重,最终由央行出面协调各方利益,牵头开发新的跨境结算系统。
人民银行希望,能在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同时抓紧建立支付基础设施,并利用CIPS系统更好地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在一位央行人士看来,既有的清算行和代理行模式不足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事实上,意图与中行在跨境人民币业务上“掰手腕”的中资和外资银行,在争夺清算行地位的同时,都希望CIPS能尽早上线,以便在与中行的竞争中不再处于劣势。
“我们希望CIPS越早上线越好,这样我们就能和中行早一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上述工行人士如是表示。
在现有体制下,清算行和代理行实际上为境外参加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银行和企业提供了进入CNAPS的接口。而在CIPS建成后,清算行模式和代理行模式将受到冲击,海外参加行的选择会更多。
一位从事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中行内部人士表示,由于CIPS系统基础性原则尚未给出,其上线的影响尚待观察。
但他认为,如果一家银行在市场上本身具备较高的市场地位,公司客户账户、境外银行的代理清算账户和个人账户都比较多的话,即使系统上线,其仍能凭借以前的影响力,在新的系统中处于市场领导地位。
135791113
2468101214
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 工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 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 上海银行信用卡中心 深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 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 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 包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东亚银行信用卡中心 宁波银行信用卡中心 邮政银行信用卡中心 江苏银行信用卡中心 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 温州银行信用卡中心 哈尔滨银行信用卡中心 花旗银行信用卡中心
![]() |
我爱卡申请系统经过VeriSign顶级安全认证 京ICP证110622号 ![]() Copyright 2005-2018 51credi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 |